愈來愈多都市人選用中藥調理身體,然而近年市面出現假藥材的情況愈見頻繁。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中藥藥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的師生與業界合作,應用人工智能(AI)、區塊鏈等新科技鑑定藥材,項目在數碼港與業界舉辦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比賽中奪冠,並將獲一所本地檢定中心試用,應對中藥藥劑行業的現代化需求。

手提儀器辨中藥品質 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科技
THEi中藥藥劑學(榮譽)理學士的學生與醫藥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手提近紅外光譜(Near Infrared,NIR)快速鑑定中藥系統」,配合人工智能(AI)圖像分析及演算法,協助電腦透過機器學習訓練分析NIR數據,從而辨識藥材真偽和品質。由於不同的中藥會散發不同的NIR光譜,檢測人員需先將藥材磨成粉狀,然後利用系統掃瞄藥粉,不消數十秒,電腦便可分析藥粉的NIR光譜數據。做法較現行檢測人員以肉眼或實驗室內的科研儀器分辨更為便捷準確。
THEi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一級講師周若龍博士(Wesley)指以NIR儀器掃瞄中藥,可即時分辨「同屬近親」的藥材,例如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即俗稱「北芪」的不同品種);亦可快速鑑定中藥的真偽和級數,如較貴重的珍珠粉、次貨珍珠粉及假珍珠粉等。他指現時業界多於實驗室內運用NIR技術檢定藥材,手提NIR快速鑑定中藥系統則便利中醫診所、藥廠、藥材舖隨時進行檢測,不受地點所限。
另外,團隊亦應用具加密作用的區塊鏈技術,以確保中藥來源地、質量等資料的真實。Wesley解釋:「由於儲存在區塊鏈中的數據經過加密,不能被竄改,使用區塊鏈技術記錄藥材圖譜及資料,如生產日期、產地、批發等,有助提高藥材資料的透明度和可信性。消費者只需掃瞄藥材包裝上的二維碼,便可確實知悉中藥的來源及質量,避免魚目混珠的情況。」在中藥品質監控上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做法創新,令項目今年初成功於數碼港與業界合辦的「Block adVenture」區塊鏈應用方案比賽中奪得冠軍。

THEi中藥藥劑學(榮譽)理學士一年級生陳倬賢(Peter)負責收集和分析中藥數據,他說:「在收集和分析各種中藥數據期間,我了解到多種不同藥材的特性,亦得到進行應用科研的寶貴經驗,對日後再進行科研工作有莫大幫助。」
目前,團隊的中藥NIR資料庫已收錄約200種中藥的圖譜,系統現時正處於研發階段,團隊會進一步提升分析的準確度,期望可掃瞄顆粒或片狀的中藥,並計劃開發更方便隨身使用的智能電話應用程式,研究大眾或企業應用的可能性。